关注若羌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信息>今日若羌>详细内容

若羌县大扶贫格局助力牧民脱贫致富

来源:新疆经济报、若羌县新闻宣传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7日 浏览次数:37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6月23日,在若羌县瓦石峡镇塔什萨依村牧民定居点,若羌县、瓦石峡镇、塔什萨依村委会与新疆羌都林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羌都公司)签订的关于牧民扶贫土地承包协议落地,给塔什萨依村牧民致富带来希望,为当地干部带领牧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塔什萨依村是巴州十六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塔什萨依村目前有常住户153户475人,全村共有115户贫困户333人,贫困人口占全村常住人口的70%,低保户14户34人。

2008年,为响应“绿色留高原牧民下山来”的号召,若羌县243户牧民先后分三批搬迁至政府为他们修建的塔什萨依村定居点。一户一套住房,有独立的庭院,20亩开垦好的土地,同时修建了116座棚圈供牧民发展养殖业,牧民们从此开始了全新的定居生活。

近年来,各级政府为搬迁牧民脱贫致富投入了不少人力和财力,塔什萨依村的村道全是柏油路,鲜花绿树打扮着村民的围墙,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电视宽带上网通畅,孩子上学免费……牧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记者采访中却发现,牧民种植技术不够成熟,养殖业不上规模,现有的发展模式已跟不上整体脱贫的节奏。

塔什萨依村的养殖致富能手牙生·艾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种了10亩麦子,因为土壤还没有彻底改良,收回来总共卖了4000元,每亩麦子花的种子钱、化肥、电费等成本达到435元,这还不算人工费和免去的水费。

牙生叹着气说:“如果不搞养殖,仅靠发展农业,我对脱贫致富真没信心。”

塔什萨依村有务工能力的牧民外出打工了,个别牧民每年就靠着国家给的草场补贴费过日子。

“草场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国家保护草原生态,保障牛羊肉等特色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的奖励机制,希望退牧的牧民能拿着这些钱发展致富,但有的牧民缺乏理财意识,补贴款不知道怎样合理利用,今天一件衣服明天几斤肉,到了年底所剩无几。”牙生说。

经过无数次调研和分析,巴州党委和政府与若羌县、企业和牧民最后达成共识:塔什萨依村发展农区畜牧业有着很好的民意基础和技术支撑,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按照牧民的意愿和实际谋发展。

制约牧民脱贫的主要原因找到后,牧民给出了脱贫菜单,塔什萨依村这盘菜就好做了。

6月23日,经过半年时间的商谈,若羌县、瓦石峡镇、塔什萨依村委会与新疆羌都林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牧民扶贫土地承包协议。

协议的主要内容是:240户牧民的4800亩耕地承包给羌都公司,前几年每年支付牧民一定的承包费,到第八年及以后承包期内,每亩地产出作物的30%或者等值的现金红利分给牧民,承包协议到期后,土地上种植的枣树、林带以及不可移动的附着物归牧民所有。

根据协议,流转土地的牧民每年有固定的租金收入,还可以在企业务工,如果不愿意务工,可以依托企业的优势搞养殖,到了收获期有着固定的分红。承包期到了后,牧民拿到手的就是一个现成的红枣园,假如有一天养殖业不景气,还有农业兜底来保障。

村企联动,牧民在企业务工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生产管理技术,也加深了民族团结之情。

截至目前,羌都公司吸纳本村300余名贫困人口转为产业工人。每逢节假日,牧民还经常收到企业发放的米面油肉等慰问品,和谐发展氛围已经形成。

为引导和培养牧民勤俭节约和理财意识,防止返贫,在牧民自愿的前提下,若羌县积极引导全县贫困户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成立合作社,与羌都畜牧公司建立投资、生产、经营、收益的联合机制。目前,已签订资金入股承诺书农户202户,初步入股资金1000万元,并保证贫困户的最低分红收益,实现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增收致富。

下一步,若羌县将扶持牧民扩大养殖规模,将农区畜牧业打造为牧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